热点课题

AI赋能未来课堂 智慧教育点亮成长之路 ——北京市新鲜胡同小学举办AI教育应用专题研讨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04-25 18:06:53      点击次数:12

 

2025年3月27日上午,北京市新鲜胡同小学报告厅内气氛热烈,一场以"AI赋能教育创新"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在此举行。来自新鲜胡同小学、文轩优学服务中心、广东省国培教育科学研究员的周育书记、张宵冰经理、李林院长等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,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。



AI深度融入课堂:从经验判断到精准决策


现场进行了两场常规课程的展示,一节为6年级数学课“鸽巢问题”,另一场为5年级英语课。


image001.jpg

六年级“鸽巢问题”课


image003.jpg

五年级英语课


        活动现场,新鲜胡同小学数学教研组展示的最新AI教学辅助系统引发热烈讨论。该系统通过智能语音交互设备实时捕捉课堂互动数据,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不仅能分析教师提问分布、学生应答频次等行为特征,更能精准评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质量。




双核驱动教学变革:AI建议+教师智慧


image005.jpg

新鲜小学周育书记做汇报



“过去批改作业只能判断答案对错,现在AI能诊断思维断点。”数学教师展示的学习分析报告显示,系统对某学生连续三次长正方体表面积解答过程的分析,发现其存在”图像平移规律混淆”的共性错误。基于这一发现,教师团队开发了动态几何演示方案,使班级相关知识点掌握率提升23%。

面对AI技术的深度应用,新鲜胡同小学校长强调:”人工智能不是替代教师,而是为教师装上’数字外脑’。”她指出,教师正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,通过AI生成的学情报告优化备课方向,同时系统记录的课堂行为数据,正成为校本教研的”数字资源库”。




破局与共生:智慧教育时代的双重考验


image007.jpg

一线数学教师代表发言


image009.jpg

数学教研组主任发言


新鲜小学数学教研组主任在分享AI教育应用时也提到了两大挑战:精准性与角色转型。

在复杂课堂场景中,肢体动作、语音语调等多元信息可能导致AI误判,需建立"人机协同"校验机制。

青年教师存在技术依赖倾向,资深教师面临数字工具适应期,需构建"双师型"成长体系。

针对这些问题,新鲜胡同小学展示的解决方案颇具启示:建立AI报告人工复核制度,由教研组长牵头开展"双师同堂"教研,在每周的"智慧教育工作坊"中,教师团队集体打磨AI课例,已产出12节市级优课。



未来图景:打造个性化学习生态


image011.jpg

主持人做总结


新鲜胡同小学正在探索的"三维学习画像"系统(知识掌握度、思维品质、学习风格)已能提前预测学生认知拐点,为分层教学提供动态依据。

活动尾声,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。

本次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,标志着新鲜胡同小学在智慧教育探索中迈出坚实步伐。随着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个性化学习、自适应教学等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,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石。(高奇峰 撰)



您感兴趣的内容
上一条:全学科阅读如何做出学校特色?开题论证来助力
下一条:共探新兴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新路径,赋能职教未来 ——阜阳现代职校赴京交流合作

返回列表